总结规律    探索真理

凝心聚力    服务教育

研究动态

李立国: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现代化新使命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8-29
  • 点击量: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对于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认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使命。我们必须在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在统筹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来认识和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在推进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事业中明确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使命与责任。一是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二是在提高国民素质和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三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与经验。

(二)增强高等教育创新能力,让高等教育成为发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把科技、人才、创新摆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我国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把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作为整体发展的火箭头,这也就意味着从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高等学校要把超前发展、主动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职责,主动服务国家的创新战略,承担起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任务。一是要明确创新的目标与方向;二是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三是做好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联动,加快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高等教育必须结合强国建设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产需结合、协同创新”的策略,为强国建设和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提供保障和智力资源支撑。

(三)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让高等教育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建设一个与经济结构、产业升级及创新驱动相适应、相促进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高等教育不断修炼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功”。一是紧密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二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三是构建服务国家发展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政府应更多地运用法规、规划、标准、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和推进地方高校教育结构调整。在投融资结构、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政府、学校、企业等相关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继续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四)优化高等教育体系与结构,让高等教育成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速路。随着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新兴一、二线城市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区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与层次结构质量提出了新的需求,区域高等教育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协同效应愈发显著,伴随着整体及区域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和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来临,要求教育服务供给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高等教育体系建构与布局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促使高等教育成为了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速路。一是要健全体系;二是要优化结构;三是要提高质量;

(五)建立全面多样开放的高等教育新格局,使高等教育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和普及化程度的提高,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深刻转型,亟待建立全面、多样、开放的高等教育新格局,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凸显高等教育在提升全民素质、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特别是在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李立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下一条:卢晓中:什么是高等教育 现代化的“中国式”